• Language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关于宏大
  • 宏大产品
  • 宏大新闻
  • 主要市场
  • 项目案例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
    MES 实施之难(2)——实施篇!
    2019-01-18 136次 返回

    本文是MES实施系列文章第二篇,第一篇《MES实施之难,首在选型》可点击回顾。笔者讲解了MES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方面问题。归纳下来有以下几点:

     

    ① 建立良好的MES选型小组

    首先高层必须参与并给予足够重视,最好由制造总监亲自挂帅,业务各部分(计划、仓库、生产、工艺、质量、设备等)相关负责人全程跟踪,同时得到行业资深顾问支持。构建“领导”-“执行”-“顾问”三级助推机制,确保MES选型顺利成功。

     

    ② 练内功,明需求

    理顺自身制造过程关系,加深对MES的认识,为MES选型和实施打好基础。可分为三项工作展开:①构建精益化的制造流程;②理解MES作用;③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总结下来即为三字诀——“理业务,提认知,明需求”。

     

    ③ 制定合理的MES实施规划

    不贪多,不贪功、不贪快。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推进MES。

     

    ④ 了解MES供应商和产品

    通过对行业、产品、团队和POC的“四看”,从内到外彻底了解供应商和产品。知己知彼,方能运筹帷幄,成竹在胸。

    选型之后,下一步工作难点在实施。

     

    MES的实施涉及到生产、工艺、计划、质量、设备、仓库等多个部门,之间关系千头万绪,业务流程相互耦合,各部门需求众口难调。笔者自2003年从事MES行业伊始,首先接触的便是实施,深知其中之复杂,因此才有撰写本文的冲动。

     

    本文作为系列文章第二篇,主要从笔者的项目管理、项目实施经验出发,分MES的实施动机、MES的实施及团队、MES标准TO-BE流程构建、基础数据标准化方案编写几个方面,依次讲解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点,为MES项目顺利实施保驾护航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1

    明目标,树立正确的MES实施动机

     

     

    在讨论MES项目实施前,我们可以先看看客户企业为什么要上MES,了解客户企业上MES的动机和目的。从笔者的项目经历出发,客户企业上MES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:

     

    1) 制造企业属于OEM性质,为了迎合客户的要求,提出上MES需求;

    2) 企业为了响应国家智能制造政策,提出上MES需求;

    3) 集团内部或企业与企业间的攀比,提出上MES需求;

    4) 集团强制要求子公司上MES,提出上MES需求;

    5) 目前制造企业部门之间的衔接、管理、制造业务流程已经明显不适合企业发展,提出上MES需求。

     

    其中,前面四种动机容易失败,原因是他们违反了MES的实施原则。MES是车间自动化、车间业务管理、部门间协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自然需求。此时,原有的车间管理手段、部门间协同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,需要进一步深化管控车间的数据、信息、流程和协同。这是推动企业去上MES的主要原因,决定着企业上MES的趋向。而前四种动机要么作用时间有限,要么推动力有限,一旦遇到阻力(如用户不支持,流程理不出来,OEM客户要求变化等),就很难推动企业继续上MES,也就容易失败了。

     

    2

    搭团队,明确双方职责,定好KPI

     

     

    MES 实施是双方的事情,甲乙双方都需要搭建团队,明确项目经理职责及KPI 考核方式。甲方的团队角色主要包括制造总监、项目经理、各个使用部门的LEADER;乙方的项目团队包括项目经理、顾问、开发LEADER、实施工程师。

     

    项目团队中的项目经理非常关键需要全身心的投入,尤其是甲方的项目经理,一定要保证前期基本全程参与。由于大多数甲方的项目经理都身兼数职,任务多,工作强度大,辛苦不言而喻。因此,需要制定合适的KPI 考核方式和奖赏机制,一方面激发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的工作热情,另一方面考核项目进展,及时发现问题。笔者曾在一家中字头的国企担任MES 实施顾问,项目实施时,由于制定了细致有效的KPI 考核方案,项目经理白天全身心投入MES 项目,晚上加班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。最后这位项目经理因表现优异,在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项目,荣升为制造部主任。

    3

    排业务,构建制造企业的标准TO-BE 流程

    实现精益、协同制造

     

     

    3.1. 为什么要构建TO-BE 流程

     

    构建TO-BE 流程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精益制造、协同制造。一般MES 项目在选型结束、同供应商签订合同时,甲乙双方同时会签订SOW(工作说明书,Statement of Work)。但是,SOW 中的功能范围界定只是简单的描述MES 功能点,没有描述基础数据,也没有列出业务流程,仅仅靠这个SOW 是无法下手进行MES 实施落地的。即使实施了,由于MES涉及到计划、仓库、工艺、生产、质量、设备等不同部门间的协同,如果没有标准的TO-BE流程去规划,产生的效果也可想而知。举两个例子:

     

    1)物料配送

    物料配送涉及仓库和生产之间的协同,如何进行物料配送、每次送多少、按照什么标准来送,都涉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操作便利性,和部门间的利益考量。生产部门不希望一次性配送,我需要多少送多少,不然物料堆满线边容易损失;仓库部门希望方便,一次性送到,尽量减少配送工作量。这就需要事前讨论、规划好配送流程。

     

    2)ECN 工程变更(Engineering Change Notice)

    ECN 涉及到计划、仓库、生产的协同。例如,当M-BOM 发生变更时,目前在制的工单是继续做,还是关掉?如何关?关掉后物料怎么退回仓库,制成品怎么处理?这些也需要讨论规划好。ECN 变更时的流程走向实际上也是MES 要去解决的问题,如果这个流程都没有,何谈MES 实施落地。

     

    那么这些协同由谁来定呢?就是由标准TO-BE 流程来定。标准TO-BE 流程由一系列子流程组成。以电子行业为例,包含5个子流程:

    TO-BE 流程清晰的描绘了未来打算怎么做。通过构建TO-BE 流程,明确并制定计划、仓库、生产、质量、工艺、设备等不同部门的业务流程,同时定义各部门之间协同制造的方法和标准,进而形成MES 需求计划书,得到基础数据标准化方案。有了这些,MES 才能真正开始实施。否则就像例子中所讲,容易实施不下去。

     

    3.2.